【例题】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,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施展的“瞌睡虫”并非天方夜谭,而是确实存在。不过,它既不是什么虫子,也不是什么微生物,而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天然物质。它就“隐藏”在每个人的大脑中,名为“睡素因子”。睡素因子是一种肽,结构甚为奇特,包含有4一5种氨基酸,末端还附有一种被称为胞壁酸的糖,不同于其他人体物质的结构。实验表明,只需将1微克的睡素因子注射到家鼠、兔、猫的脑中,便能使它们毫不费力地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,延续时间可达2一5个小时。科学家经过极其复杂的工序,终于从几吨人尿中提取出了只有两三粒砂糖大小的睡素因子,共重30微克。这一发现无疑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大成就。目前,科学家正争取人工合成睡素因子,为世界上的失眠患者解除失眠的痛苦。这段材料主要说明( ) A.科学家发现并提取了睡素因子,正争取人工合成它 B.“瞌睡虫”就是睡素因子 C.1微克睡素因子能使动物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D.睡素因子是一种结构奇特的肽
【例题】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,由于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材料都只为极少数人掌握,阅读和权力呈现出一种相互纠结的关系。后来,随着印刷术的发明,阅读得到缓慢的普及,逐渐与权力分道扬镳,而且越来越成为权力的反面——个人权利的护心甲。它变成了个人对抗权力的一种无声而有效的方式。在它的荫护下,人类的自我逐渐挣脱了中世纪的黑暗,终于在新的人文精神的曙光中现身。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,阅读更是一种普遍的先于实际生活的经验,我们首先从书本上获得人生的经验,然后才在实际生活中经历它们。阅读不仅帮助我们认识自我,而且在某种程度上,它直接造就了我们自我——“我们即是我们所阅读的东西”。这段文字的大意是( ) A.阅读在不断发展中得到了缓慢的普及与提高 B.人类在阅读中挣脱了黑暗,现身于曙光之中 C.阅读成为人类维护、认识、造就自我的工具 D.人类在阅读中认识了自我,而且造就了自我
【例题】我们当下有些报刊,其文化品格每况愈下。其一是过于看重时尚,娱乐要摩登,明星要刺激,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来寻找话题。二是炒作公众人物,将平凡的公众形象神秘化和庸俗化。细看近几年一些媒体的热门话题,有许多走时尚的路子,惟独与民众的生活远了。我在《媒体炒作下的文艺批评》一文中,谈到了一点。文中画线句子中“这一点”指的是( ) A.看重时尚,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 B.炒作公众人物,神秘化和庸俗化 C.看重时尚,热衷炒作公众人物 D.走时尚的路子,脱离民众
【例题】学术界有学术界的尊严,不能说你在一个领域干得好,就借此进入其他领域。每个学科每个领域都有它的积累、尊严和门槛儿,明星随便跨越这个门槛儿就是一种特权,是对公平的一种践踏。另外,高校对教授的聘用和职称的评定,有着严格、规范的程序,聘请明星任教授如果不能按照程序进行,对其他教授来说就是不公平,损害了程序的公平和正义。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( ) A.明星担任教授是对学术尊严的亵渎 B.不按照评聘职称的程序聘请明星任教授是对学术公平的一种践踏 C.学术界有学术界的尊严 D.聘请明星任教授损害了评聘职称程序的公平和正义